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纺织服装概念

信息来源:CQ9电子·(中国)游戏官网 发布时间:2024-04-21 浏览次数:

  这里指的食物都是纯天然食品,比如用牛奶、茶、咖啡豆混制的纤维。纯天然食物利用高新技术提取纺织用的纤维,伴随着低产能和环保高效的生产模式应运而生,这将是未来的一大福音。牛奶、茶、咖啡豆混在一起,相得益彰……但却不是混合口味,高新技术在时尚圈已声名鹊起,并使之长青。德国微生物学设计师多玛斯科以牛奶为原料制成了名为“牛奶丝”的“生态牛奶纤维”。运动服饰制造业通过循环利用技术,用咖啡豆生产出御寒的保暖服装。天才设计师苏珊娜是位机械工程员,她却以红茶菌为原料制造出纤维。

  可以大胆的作个设想,如果未来的衣物中会散发天然的香气,比如茶香、咖啡香等,除了纯天然环保的纤维外,味道也是未来纺织的一大突破,当然,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食品正在变成衣物。

  一些循环使用的物品也给了纺织界新的灵感,为什么这些环保循环用品不能用来做衣服呢?用这种纤维做服装,服装也可以得到二次循环利用。近些年,国外的研究机构从塑料袋和啤酒瓶、旧报纸、旧塑料瓶子等这些循环使用的人造材料中得到启发。与其他材料和竹纤维等能制成纤纺物一样,这些升级再造的人造材料也可分解成微粒,经熔化和挤压制成纤维。某品牌牛仔使用的材料25%为塑料瓶及75%为棉混合制成纤维,最终产品手感柔软且耐磨,和丹宁纤维类似。

  空气染色技术可以彻底取代传统印染方法带来的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加州卡勒瑞普染料制品公司研发出一项专利技术,仅一步就可完成从纸张到纤维的热传递,完成染色。原本生产一磅纤维需要消耗750加仑水,现在却滴水不用。该技术不产生任何毒副产品,与传统技术相比,又可节能节水。许多知名品牌的设计已开始大量运用该技术,使之成为流行关键元素。

  通过该技术,印刷图案可直接用于纺织品。这样可减少95%的用水量及75%的能源消耗量,并使排放物最小化。引入该技术的品牌设计师不胜枚举,大有取代传统印染方法之势。

  未来的趋势一定是纯手工的东西越来越珍贵,有些新技术往往早在以前就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慢慢开始乐于回归最初的体验。近些年,社会一直曝出有毒服装、致癌染色剂等社会问题,在如今这个衣食住行越来越不安全的年代,不少小规模的时装生产线已经开始运用当地材料,手工染色纺织。比如,有些国外品牌就使用当地种植的有机染料,对棉麻混纺材料进行手工染色。追随这股风潮的还有世界著名的设计师蕾妮和斯蒂芬妮范,他们用手工制作系列服饰,有机染色让色彩更自然,质朴。

  智能剪裁,是由镜头直连控制面板技术,又称智能制衣,它是由印度设计师研发,可以提高15%生产效率,缩短50%的交付周期。其原理是,在镜头的一端连接电脑,储存与衣物相关的数据,如颜色、模式、尺寸等。镜头会精确分解再重组、编织、剪裁和定型,一气呵成!该技术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资源,其中省去的缩水加工节能和节水率达70%~80%。

  全球有机纺织物标准(GOTS),不只是科技创新,更像一股风潮,有扩大的趋势。它由全球有机纺织物标准机构制定,旨在制定一个全球认可的需求标准。它为许多今天正在研发的技术提供新平台。该标准还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保障,确保全程保持纺织物的有机特性,从获得原料到衣物穿上身,皆对环境和社会有益。在工业和销售产业都需统一的制造标准,一旦获得全球认证,它就为大量生产有机纺织物创造了条件。因此,该标准和认证系统的问世是全世界有机纺织标准的里程碑,无论是织物小店还是大型零售商及经销商,他们均受这股风潮的影响。

  石磨免水洗牛仔技术的用水量仅为平均水平的28%或更少,有时,甚至可以减少96%。到目前为止,免水洗的石磨牛仔技术减少用水量达1.7亿公升。石磨免水洗牛仔技术还有待更加智能化的技术升级,有效的起到未来水洗牛仔节能减排的作用。

  很多人都想要拥有这样一件盔甲衣服,不但可以免受雾霾的侵袭,又可以在电梯或办公室中免受二手烟的“毒害”。目前,美国纺织技术科研家已经研发出一条“可以净化空气的裙子”,它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据说,如果有40个人都穿着这条裙子同时在一米宽的人行道上走上一分钟,大约会有2立方米的空气能得到净化。当然,如果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这件衣服净化空气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不过,有点遗憾的是,当空气得到净化时,你身上的裙子却只会越变越脏,甚至气味难闻。

  这项新技术的全称为“间歇式生物过滤反应器发明”,该工序先通过氧化分解最难处理的有害纺织物成分――有机合成物,之后再运用生物过滤污水技术。与传统生物科技系统不同,该创新技术依靠大量滋生微生物形成的聚合体。污水倾倒在微生物上,可以形成聚合体并吸附污染物。每个聚合体的吸附量是传统生物过滤技术的10倍,产生的沉淀物却减少了80%。

  在动画片《多啦A梦》里,多啦A梦可以用一种神奇的喷雾,立刻给大雄做出一套很合身的衣服。最近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和一家名叫Fabrican的设计公司,已将这个创意付诸现实。

  这款“喷雾服装”是将一种喷雾喷到我们的身体上,它就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衣服,而且这件衣服还可以脱下来清洗,然后再次使用。

  这种神奇喷雾其实是通过将短纤维同高分子材料结合,再用一种可以将纤维溶解的溶剂使之液化,当这种溶剂在接触到皮肤或目标表面时,它会挥发,那么留下的短纤维材质就能够聚合成一件完整的衣服了。

  Fabrican公司称,这种衣服除了造型容易外,喷雾还可以由多种材料构成,比如羊毛、亚麻或人造纤维等,并且可以拥有多种颜色。

  海蛎总是壳很大,肉很少。吃完的海蛎壳扔掉又太浪费。一位长期生活在海边的纺织科技人才就想到利用海蛎壳能够吸附河中污泥的特性研究一种可以净化污水的复合材质,据了解,这是一种新能源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命为“净霸”材质。这种复合材料以海蛎壳作为原料,利用海蛎壳天然孔隙多的特点,将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亚铜吸附在海蛎壳上,可以用在难以降解的废水以及印染废水的处理上,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设计人员运用光催化的原理,进行上百次的实验才利用海蛎壳研发了这种复合材料。

  如果服装也可以像手机屏幕一样智能更换颜色和主题背景,那简直太实用了。只买了一件衣服,相当于买了几十件不同印花和颜色的服装。

  荷兰设计师Anouk Wipprecht设计了一款名叫“假面”的女装,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当你穿上它出门时,可能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它一会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它会根据外界的不同情况变出不同的颜色,而且每次都不会重复。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件衣服可以变换出各种图案的印花效果,非常精彩。

  绿色纺织服装,根据绿色产品的概念可被描述为:绿色纺织服装产品是在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从生产到使用到最终废弃),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对人类生存无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高而能源消耗低的纺织服装产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在选购贴身服装时,已将其是否具有能保护身体免受外来侵害、无毒副作用等“绿色功效”,放到了实用和审美等因素之上,但很多消费者对于绿色纺织服装或生态纺织服装的概念还很模糊,一些消费者将绿色纺织服装误以为是带有某种保护功能的服装(如抗紫外线、抗菌、保暖等),或是纯天然纤维制成的产品,但却不知道功能或天然纤维的纺织服装产品的选料、加工等过程未必“绿色”;消费意识还停留在注重“自身健康”的初级阶段,而“环保意识”较为淡漠。

  1.针织服装的安全性分析。2003年1月l号起,国家技术监督局了《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限定了甲醛含量,PH值,耐水色牢度,禁偶氮染料等强制性指标。以纯棉针织物和少量化学纤维与棉混纺的针织物的生产过程来分析,我国现阶段针织生产企业用于染棉和涤棉的染料多为活性染料,偶氮染料已基本买不到,由于针织内衣以贴身服饰为主,所以用于对织物进行挺阔和免烫整理的甲醛也不被使用,因此正规企业、大部分针织内衣在禁偶氮染料和甲醛含量这两项指标上应该是有一定的保证,只要未进行特殊的整理、使用特殊的助剂,针织内衣一般不存在偶氮染料和甲醛对人体的伤害的可能性。至于PH值的高低可以人为控制,并不会为生产企业增加更多的成本。因此,我们从针织内衣的生产工艺中可以看出,就我国目前的生产水平,针织内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乐观。

  2.生产企业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从这些界定中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

  由于针织物做为内衣产品,其生产周期短,生产工序相对简单,后整理要求相对外衣服装较低,因此,全国各地散布着大量生产针织内衣的中小企业,更多地考虑成本而忽视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绿色产品的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欧美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很多针织服装厂家的产品出口受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非常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消费导向上和消费质量等原因,还无法真正实现对所有消费需求的绿化。以我国为例,目前只能对部分食品、家电产品、通讯产品等进行部分绿化;而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立法等,来推行和实现全部产品的绿色消费。从而培养了极为广泛的市场需求基础。

  由于劣质纺织品对人体的损害,并不像劣质食品的危害一样立竿见影。纺织标准对企业的宣贯和指导工作已经停止。中小企业不按标准生产或是拿着作废的标准生产的情况到处可见。企业对实施绿色消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与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管不够是有一定关系的。

  从市场层面来看,人民币汇率的短期下跌,将带来部分板块的利好。出口收入占比较大的部分行业,如:纺织服装、钢铁、家电等行业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将受益于与美元结算的汇兑收益,或销量增长情况。此外,如家具业的宜华木业、美克股份等对美国出口较多的公司亦有望受益。

  业内人士表示,人民币贬值将直接刺激纺织服装行业的业绩增长。近年来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吞噬了企业的部分利润,大量的利润在结汇环节损失掉,甚至有些企业经常出现出口回款后转换为人民币负利润的情况。

  对服装纺织行业来说,政策扶持的行政手段很难精确落实到位。而人民币贬值,对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该行业来说,则能带来直接的利好。人民币贬值或将是扶持轻纺业的最好办法。

  纺织服装业的相关概念股有:瑞贝卡(600439)、江苏三友(002044)、报喜鸟(002154)、美邦服饰(002269)、罗莱家纺(002293)、探路者(300005)等。

  目前人民币贬值对钢铁行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对钢材出口是有好处的,但对企业进口铁矿石又是个坏消息,其意味着企业的支付成本将会增加。人民币贬值对钢材的直接出口拉动是否明显还取决于国际需求的强弱。而如何计算出口钢材获得的收益和进口铁矿石原材料多付出的成本,测算因素则相对较复杂。此外,还虚考虑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对其他货币是否升值。

  分析人士指出,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贬值对钢铁下业机械、家电等行业有间接的促进作用,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如果上升,将带动国内钢材市场好转。总体来看,人民币贬值对钢铁行业应是利大于弊。

  钢铁行业相关概念股有:沙钢股份(002075)、大冶特钢(000708)、西宁特钢(600117)、三钢闽光(002110)、本钢板材(000761)、广钢股份(600894)、八一钢铁(600581)、酒钢宏兴(600307)等。

  作为出口行业的下游,航运业可能也会间接受益人民币的贬值。由于人民币贬值会刺激服装纺织业的出口,从而间接给集装箱航运带来一定的利好,甚至刺激对于原材料的需求而带动干散货运输市场。目前服装纺织行业的产品出口主要依靠集装箱运输,因此一旦出口量增加,集装箱运输市场和码头也将受惠。

  同时,若出口货量增加,对于原材料,如钢铁、石化产品等需求也会增加,从而提升干散货市场的景气度。但目前关键因素在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需求是否会因为人民币贬值而有所增加。海外市场的需求能否回升,才是决定航运业景气程度的最终因素。

  航运行业相关概念股有:中海集运(601866)、宁波海运(600798)、ST远洋(601919)。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对化工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对出口型化工企业来说或是转折。行业内,一方面以进口为主导的石化企业,受益于此前的人民币持续升值,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但目前情况对采购的影响就偏向负面,其意味着成本的上升。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化肥业或带来较大的提振作用,该行业的出口比例相当大。专家指出,以氮肥为例,其原料主要取自国内,而国内市场又趋于饱和,产品出口量很大,受到汇率波动的正面影响也较大。

  资料显示,尽管进口化肥购进价格、海运费会因人民币贬值出现相应幅度的上升,但其他化肥产品,如磷酸二铵、复合肥以及磷矿等产品的出口,则将随着人民币贬值而受到刺激。预计化肥的出口总数量会因人民币贬值而进一步放大。

  化工行业相关概念股有:新都化工(002539)、国风塑业(000859)、荣盛石化(002493)、山东海化(000822)、英力特(000635)、奥克股份(300082)、三友化工(600409)等。

  此前,人民币一路升值曾导致出口的家电产品在海外性价比降低,竞争力下降,由于家电企业在产品销售结汇时大都采用美元结汇,因此人民币贬值可以增加家电企业的汇兑收益。

  目前媒体热议的人民币贬值,主要是针对美元而言,相对于其他货币,人民币还是升值的。尽管人民币贬值对于产品出口的好处毋庸置疑,但当前该行业的国际市场需求仍有限,因而需求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弱。短期来看,人民币贬值的确缓解了一些企业出口的压力。家电行业相关概念股:TCL集团(000100)、格力电器(000651)等。

  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成熟,对环保健康的需求在纺织服装产品中日益受到关注。低碳经营和发展成为纺织服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球经济经历了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和信息化发展的历程,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在享受经济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人们也在承担着污染、辐射等所造成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于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开始关注财富增长的方式和未来长久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发展涉及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排放部门,纺织服装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也同样存在碳排放、碳污染的问题。2009年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的蓝天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上,参会的纺织印染企业都非常关注节能减排等低碳发展问题。会议中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纺织行业全过程能耗大致为4.84吨标煤/吨纤维。其中,服装行业能耗为1.05吨标煤/吨服装,织造行业能耗为0.95吨标煤/吨纤维左右,印染行业能耗大体在2.5―3.2吨标煤/吨纤维之间,平均为2.84吨标煤/吨纤维,印染行业约占全行业能源的58.7%,成为纺织业节能的重点。

  另外,根据某环境资源管理公司的计算,一条约400克重的涤纶裤,假设它在中国台湾生产原料,在印度尼西亚制作成衣,最后运到英国销售。如果其使用寿命为2年,用50℃温水的洗衣机洗涤过92次,洗后用烘干机烘干,再平均花两分钟熨烫。这样算来,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相比之下,棉、麻等天然织物不像化纤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据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这还不包括t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等。

  因此,无论是在纺织服装的生产环节还是消费环节,都存在着数量可观的碳排放,那么,为了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承担起降低碳排放的责任,贯彻低碳营销理念,采取低碳营销策略成为纺织服装企业营销中的新思路。

  当前,世界许多知名服装企业在时尚圈掀起一股绿色环保低碳风潮,推出具有低碳产品特征的服装。例如,guess推出以有机棉制造的环保男女装牛仔裤,且每条裤子的卷标也是百分百再造纸及大豆制的油墨印制;giorgio armami推出的环保型牛仔系列;西班牙著名服装商zara与马德里欧洲设计学院合作,开发有关回收衣服与布料的时装制作,鼓励设计师使用环保或天然材料,鼓励可持续的时装设计等。这一发展趋势必将对我国低碳纺织服装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下,纺织服装企业开始进行低碳发展的有益探索,提出了绿色纺织、低碳服装或生态服装等概念,并在研发新产品、营销方向、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变。

  创立于1996年的服装品牌“例外”,在品牌定位方面一直坚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即坚持天然质朴的材料,拒绝使用化纤。设计师一直坚持利用对环境无害、能循环再造的物料结合传统纺织、刺绣技术,强调的低物质感、自然元素,灰色、米色、白色,是“例外”的主导色,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棉麻是它的主材料,这其实正是契合了人们现在一直倡导、未来将成为消费趋势的低碳、环保理念。这种绿色思想以及对传统的敬重获得时装界无限的赞赏,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2009年9月20日,由著名的环保机构“根与芽”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的“衣年轮”中国城市调研发表会在北京举办,所谓“衣年

  ”是指服装的碳排放指数,用来衡定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同时,李宁公司正式推出eco circletm环保服装系列“低碳装”,提出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比如eco circle 面料)制成的产品,并传递一衣多搭、增加每件衣服的使用率等方式来降低服装碳排放量的理念和途径。

  2010年4月,中检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与金坛利步瑞服装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iso14064-1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的一体化认证服务合同。这标志着利步瑞成为江苏省首家低碳认证企业,这也是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第一家。

  2011年,在纺织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印染行业在低碳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环保型印染新技术”和“棉型织物节水减排印染新技术”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棉冷轧堆染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获得了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

  首先,服装低碳消费意识的觉醒。2011年8月23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的《毒隐于衣——全球品牌服装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的报告引起公众极大的关注。报告中称阿迪达斯、李宁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产品中含有“环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医学实验证明服装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使消费者开始意识到虽然服装与食品不同,但有些服装是“有毒服装”,给消费者带来困扰和利益上的损害,使许多消费者开始觉醒,意识到纺织服装产品同样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更加迫切期待健康、绿色、环保的低碳服装,这为纺织服装企业研发、生产和销售低碳服装产品提供了很好的时机。

  其次,无论是企业还是公众对低碳服装的认识都有些模糊。低碳纺织、低碳服装、标注碳指标或者碳足迹等大多都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一吨棉花、一吨纱线、一件服装,到底产生了多少碳排放,目前国内并无具体的评价指标。相对比而言,欧美发达国家对纺织品中偶氮染料、甲醛、五氯苯酚、虫剂、有机氧化物等的含量都实施了严格的限制,但在我国缺乏相应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标准。因此,需要在当前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个链条中,建立相关的检验制度,对纱线、纤维以及各类纺织品的有害物质含量规定限度,清除市场上的有毒服装,并对具体产品的碳排放进行估算、量化。因此,低碳标准的制定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参与。

  再次,有些企业借着环保的“低碳服装”这个时尚概念来炒作,把低碳当作噱头,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并没有得到体现。

  另外,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有的盲目追求奢华、高档服装;有的认为媒体、企业都在宣传低碳,于是就购买和穿着低碳服装,认为这是一种时髦,而非环保意识所致。这些其实都是对低碳服装认知的偏差,需要企业、社会正确的宣传和引导。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意识、环保意识逐渐加强,环保、低碳、负责任的消费观念将逐步取代传统消费的消费观,低碳服装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1.开发选择天然纤维面料,科学使用化学纤维面料。天然纤维面料包括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等,一般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能好,穿着舒适、健康等特点,符合低碳环保的特征。虽然化学纤维面料能够增加面料的强度、耐用性和外观效果,但由于面料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化学剂等有害物质,会造成穿着者皮肤表面的酸碱性失衡,出现皮肤过敏、血点、紫斑等。因此,纺织服装企业必须加强面料的检验,科学使用化学纤维面料。另外,为符合低碳发展的趋势,服装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开发一些低碳环保的新纤维,运用到服装面料成分中。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棉麻等天然纤维,如果在作物成长过程中大量使用虫剂、化肥和除草剂等,也会导致农药残留于棉花、麻纤维之中。所以,服装企业需要从源头控制服装原材料的质量。

  2.控制服装生产环节。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企业需要在服装生产环节进行工艺革新,开发出新型染料、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助剂,面料等,控制生产各环节的低碳排量。在面料的原料储存时,最低限度使用防腐剂、防霉剂、防蛀剂等化学物质;在织布过程中减少使用氧化剂、催化剂、去污剂、增白萤光剂等化学物质;在印染环节中,防止偶氮染料、杜绝甲醛、重金属污染等,并对生产环节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化

  3.推行简易产品的绿色包装。包装是企业整体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企业热衷于对产品进行过度包装,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虽然设计精美的包装会带给产品附加价值,但过度浪费性包装既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又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 所以,摒弃繁琐昂贵的包装,采用易处理、可降解、可回收重新利用或循环再生的包装材料来设计产品的包装,不但做到了环保低碳,也为企业树立了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形象。

  产品需要通过销售渠道完成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转化,产品周转次数越多,不但因为环节多增加了储藏、运输的成本,最终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也增加了产品在周转中的碳排放。所以,低碳发展要求企业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销售网络,缩短传统的销售渠道。例如,采取产销一体化,开设电子商店,鼓励建立网店等形式。中国大陆最大的鞋类企业百丽集团已经于2008年启动电子商务项目,公司自行开发的独立网站淘秀网,省去了实体店铺的多个渠道,为顾客的购物与选择提供了更好的网络环境。

  另外,在渠道终端的实体店铺装修中也尽可能采取环保装修装饰材质,在卖场中设计照明和空调多条线路,分时段、分线路开启照明灯和空调系统,同样可以实现低碳的目标。

  价格是营销策略中非常敏感的因素,产品价格的制定既要考虑产品的成本(生产成本、流通成本、管理成本等)、需求状况、竞争等因素,还需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心理认知。

  当前,由于消费者缺乏对低碳服装的认知度,认为低碳环保服装的价格高于其他普通的服装,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其实,虽然低碳服装由于原材料、面料的研发、生产过程的控制等有可能增加了产品的成本,但如果在消费者感知价值中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因素,提供良好的服务,使产品物有所值,同样会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另外,低碳服装所倡导的简约设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为价格的制定提供弹性空间。

  服装企业应尽可能地在控制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价格,并在销售过程中,更多强调产品的价值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弱化对价格的敏感性。同时,由于对低碳服装求新、求异等的心理因素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企业可以有意培育出先期消费者,并以此带动市场的不断扩大。

  1.普及低碳消费理念。当前,许多消费者缺乏对低碳产品的认知,制约了低碳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政府应提倡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不刻意宣传鼓励炫耀消费、奢侈性消费,在消费者中普及科学、合理、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企业也应根据行业特征、产品的特点具体引导消费者的科学消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可选的环保节能产品、低碳产品。

  我国作为纺织服装大国,服装从其原料生产、加工制作到运输、使用、废弃全过程都一直在排放二氧化碳,低碳也开始成为时尚界追逐的元素。纺织服装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生产工艺,节能减排,做到低碳、环保,加速推动低碳发展进程。同时,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的觉醒要求纺织服装企业在营销理念、营销策略上发生相应的转变,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是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态度。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可以说,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商机。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低碳营销应运而生。低碳营销的概念正是在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状况和低碳经济逐渐形成的驱动下产生的。目前,低碳营销虽然没有形成统一和严格的定义,但多数研究认为低碳营销与绿色营销有密切的关系。绿色营销是一种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的综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低碳营销可以看作是绿色营销的具体化。

  在低碳营销中,需要企业明确的是低碳营销理念。营销理念是指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一种企业思维方式。营销观念是否客观、正确,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营销观念的核心问题是:以什么为中心、什么为导向来开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低碳营销背景下,企业应围绕碳减排这个中心,树立低碳价值观念,在经营中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结合。

  低碳营销理念就是指企业围绕碳减排和环境保护这个中心、以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企业生产经营观念。具体来说,纺织服装企业从社会公众的利益角度出发,以满足消费者低碳需求为出发点,自始至终地贯彻执行专业化的低碳研发、低碳生产、低碳营销,积极传播低碳营销模式,使消费者能深入了解与意识到低碳营销模式的独特之处,树立低碳、负责任的消费观念,更加自愿地选择低碳产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件衣服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作、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纺织服装产品也当然被列入“低碳”列表。

  低碳服装是一个宽泛的服装环保概念,一般指总碳排放量较低的服装。既包括采用环保面料制成的服装或者在流通、消费中体现低碳特征的服装等。

  任何一件衣服,从它还是在地里生长的棉花、亚麻开始,就会消耗资源;再经过漂白、染色的工艺才能变成纱线、面料,经历成衣制作、物流和使用后,最终被焚烧、降解,每个生产加工环节都有碳排放发生。根据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000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这还不包括T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而化纤材质的服装的碳排放量更高。

  纺织服装产品要低碳,需要低碳技术的强大支持,进行工艺革新,开发新型染料、助剂,面料等,不断强化企业内部节俭和低碳的流程控制。另外,将低碳节能的理念融入到在产品设计生产的各个环节,比如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品采取天然环保面料,在产品包装上要精简节约等。

  例如,ICICLE(织和)就是“低碳”服装品牌的领军和代表。ICICLE品牌采用各种一流天然面料,如棉、麻、真丝等应用在各季服装的设计当中,对面料的染料要求也一定要环保,倡导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机”生活方式。瑞典时装品牌H&M一直投入大量精力致力于有机棉服装的推广,其有机棉服装产品品类已涵盖男装、女装、青少年装、童装等各领域。正如H&M的首席设计师所认为:“一方面,由于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机棉服装由此受宠。另一方面,有机棉服装也应具备时尚的特点,这才是明智之举。”

  另外,目前已经有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低碳产品认证,要求上市的产品上必须贴有“碳标签”,即标明产品在生产、包装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国的沃尔玛、英国的TESCO、瑞典的宜家等世界知名零售企业均已要求各自的供应商完成碳足迹验证,在产品包装上贴上不同颜色的碳标签。所以,纺织服装产品打上了“低碳”的标签,将为进入国际市场增添一份“筹码”。这也意味着申请注册了低碳认证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将更有竞争力。

  低碳营销是一个系统,低碳不但要提供符合标准的低碳产品,但仅仅是产品低碳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低碳,应该是产、供、销以及售后服务整个销售配送完整链条的低。

  低碳的销售配送就是扁平、优化、合理、高效的分销渠道。例如,减少产品在分销渠道的流转时间、储运时间可以提供渠道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在产品流转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而且,低碳的渠道策略还可以通过实行地产地销,实行销地建厂,快速实现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而实现。

  目前,许多服装公司改变传统的渠道销售方式,采取购物网站等虚拟形式,使传统的销售渠道变短,而这本身就是一种低消耗和低污染的低碳渠道模式。例如,“唤觉”则是一个倡导环保、植物消费的时尚品牌,寓意“唤起意识的觉醒”。品牌主导者以宣传环保为使命,不仅服装采用纯天然织物,连店面装修也完全采用环保材质。同样可以实现低碳的目标。另外,在销售门店采取旧衣回收的办法同样传达出低碳的理念,H&M、TopShop等品牌都已经开始在门店的显著位置摆放回收产品制成的衣物,李宁公司2010年在全国挑选50家店面实施回收再生计划,2011年将扩大到100家。

  另外,纺织服装企业在渠道经营的终端同样可以通过节能灯作普通照明、安装节能设施、余热回收装置、关闭非高峰时期部分照明等措施节水节能,采用环保材料装饰装修,对旧衣回收改造等方式实现低碳目标。

  根据营销理论,促销一般包括广告、营业推广、人员促销和公共关系等。低碳理念使企业的促销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低碳促销的实施,需要从强调利益点和加强形象促销两个方面展开。

  从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来看,服装低碳产品现正处于导入期,对于消费者来说,低碳是一个新概念,新名词。其促销策略主要是挖掘市场潜力,教育消费者,创造消费者认知。因此,在促销中要宣传购买低碳产品对消费者的利益点,以吸引消费者。例如告知消费者购买低碳服装在经济上能给让自己更省钱或者对自己健康的好处:同时告知消费者选择低碳服装对于保护地球环境能产生积极意义,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肩负社会责任的神圣使命。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的品牌在低碳服装卖点上的提炼、诉求、阐述和推广,最终让“低碳”真的成为能够推动品牌推广,促进产品销售的营销利器。

  直接的促销可以创造销售额在短期内提高,企业可以利用活动营销、事件营销、体验营销等间接促销方式来传达低碳理念,树立低碳形象,达到促销的长远效果。例如,通过组织环保公益活动、资助环保公益事业、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方式来开展低碳形象促销,以此表达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道德上帮助企业塑造正面的品牌形象,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例如,2009年,“李宁”与环保机构“根与芽”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共同提出的创新环保概念“衣年轮”和“低碳装”,引起媒体广泛的关注,获得了大量消费者支持,从而为品牌未来的发展带来助力。






本文由:CQ9电子,cq9电子爆分视频,cq9传奇电子官网,cq9电子平台下载,cq9电子平台网站,电子官网,游戏官网,CQ9官网,CQ9游戏,CQ9电子官网提供
上一篇: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行业资讯-纺纱机械新闻[203]-
下一篇: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2021年纺织服装概念股名单全梳理

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2021年纺织服装概念股名单全梳理

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2021年纺织服装概念股名单全梳理

  周五收盘要闻,6月4日纺织服装概念报跌,美邦服饰(-9.916%)领跌,浪莎股份、浙江自然、申达股份、迎丰股份等跟跌。那么,纺织服装概念股有哪些?  在每股收益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0.39元、0.16元、0.04元、-0.2元。由一间服装企业,到有态度的生活方式品牌再到文化创生型生态组织,在不断成...
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纺织服装概念

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纺织服装概念

  这里指的食物都是纯天然食品,比如用牛奶、茶、咖啡豆混制的纤维。纯天然食物利用高新技术提取纺织用的纤维,伴随着低产能和环保高效的生产模式应运而生,这将是未来的一大福音。牛奶、茶、咖啡豆混在一起,相得益彰……但却不是混合口味,高新技术在时尚圈已声名鹊起,并使之长青。德国微生物学设计师多玛斯科以牛奶为原料制成了名为“牛奶...
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行业资讯-纺纱机械新闻[203]-

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行业资讯-纺纱机械新闻[203]-

  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底座,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边界。以“铁公基”为代表的“老基建”支撑了中国经济40年高速发展,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计算等新一代技术为驱动的“新基建”,将支撑未来40年的中国经济繁荣。...
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纺 织 服 装

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纺 织 服 装

  [概述]“十一五”期间,全市纺织行业在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建设、集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行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18户,总资产190.8亿元,从业员工10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98.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93.5亿元,利润24.6亿元,利税37.1亿元,出口创汇11亿美...